第(1/3)页 不过,况且分析得出来,陈慕沙对嘉靖帝感情很深,超过裕王很多,如果他们不是父子,而是兄弟相争的话,老师一定会坚定站在嘉靖帝这一边。 他想想就明白了,嘉靖帝的密旨跟他给严嵩等人下达的一样,里面充满谜语,都需要特殊的人或者特殊的手段才能明白。 这还不像解码,解码毕竟有规律可循,好像必须是跟嘉靖帝有心灵共振特质的人才能明白他的那些语言,严嵩的儿子严东楼就是其中一个,拿过来一看就知道嘉靖帝究竟想说什么,老师似乎也是这样的人。 况且看完了嘉靖帝所有密旨,依然是不知所云,只是能理解一些片段的含义,整篇就跟《道德经》一般难以索解。 真是以己之闷闷,使人聪聪。 皇上好道术,也许真领悟了《道德经》的真意? 老师的理学也有一部分道家的思想,或许正因如此,两人才感到彼此知心,才能保持多年的密函来往。 况且心里做如是想。 这天晚上,南京城里沸腾了。 南京乡试的主考官、礼部侍郎陈以学大人的车驾进了南京城。 南京大小官员、硕儒名流都在城外十里处搭起彩棚迎接大宗师的到来,喝了几杯下马酒后,一队人马就浩浩荡荡进入城里,直奔南京最大的酒楼,为大宗师一行接风洗尘。 一路上,学子们更是跟随着队伍一边跑一边伸着脖颈看,还一边议论着,都想一睹大宗师的真容,好像早些见到大宗师的真容,就能金榜题名似的。 各地来南京应试的学子早就到了南京城,不但城里的客栈人满为患,就是城里城外的僧舍也都被租赁一空,秦淮河两岸的河景房也涌进了大批学子,晚上,在画舫灯光下,响彻四周的不是丝竹弹唱声,而是朗朗读书声。 唐伯虎推开窗户,看着外面,感概加气愤地大声道:“看看有谁还敢说秦淮风月唯有声色犬马,让他们听听这朗朗读书声吧。” 文征明笑道:“文宾不知现在是什么心情,反正我们这份罪是遭过了,想起来真是地狱一般啊。” 沈周笑道:“所以你们不如我,我根本不要这虚名,也不遭这份罪。” “你那是有自知之明,知道考不上,所以干脆放弃了。”唐伯虎毫不客气道。 第(1/3)页